過度執著的反思

撰文

  《破‧地獄》探討的「超渡生人」,並非亡者,而是活著卻被囚禁於情感牢籠的至親。電影從死亡切入,並非單純對照生與死,而是揭開另一種更深層的對立──活人之間的殘忍與折磨。這份折磨來自於文哥(許冠文 飾),一個「過度執著」的父親,一個終生服膺於父權與傳統的男人。他的信仰與家業,如同刻在血脈裡的詛咒,將他的兒子志斌(朱栢康 飾)與女兒文玥(衛詩雅 飾)捆綁在無形的枷鎖之中。

  志斌並未選擇這條路,惟他的命運早在尚未懂事時,便被父親的意志決定。喃嘸 [1] 這一行業,不是志斌的志向,卻成了他無法抗拒的宿命。他的童年,充滿被逼迫的順從,他的青春,被剝奪得乾乾淨淨。他不是家人眼中的兒子,而是父親手上的工具,是一個被強行塞進父親遺願的模具,唯有順服,沒有選擇。

  而文玥,她並非沒有才能,相反,她擁有超乎常人的悟性,甚至比志斌更適合這個行業。然而,她的父親──她的偶像,她的榜樣,卻以一個簡單的理由,將她逐出門外:「女人有月經,不潔,祖師爺不喜歡。」三十年來,這句話如同鐵錘,一次又一次砸碎她的自尊,將她的熱忱化為恥辱,將她的價值感剝奪得無以為繼。她不是因為能力不足,而是因為性別而被排擠;她並未犯錯,卻從小被迫相信,自己是這個家族裡最污穢、最丟臉、最不應存在的人。

親情的枷鎖、傷害

  家庭,本應是庇護之地,卻往往成為最冷酷的煉獄。親情的名義之下,愛與支配糾纏不清,血緣的羈絆成為囚牢,愛意混雜著控制,親人的話語能成就一個人,也能徹底摧毀一個人。志斌與文玥,他們沒有選擇,他們只能在這場名為「家庭」的地獄中掙扎,尋找僅存的喘息空間。

親情不該是枷鎖

  親情,本應是滋養生命的沃土,然而,當愛被權威與控制扭曲,它便成了最難掙脫的枷鎖。父母往往以「為你好」的名義,將自身的價值觀強加於子女,卻未曾深思,這份「好」是否真能成就對方,還是只是滿足自己的期望?當親情變成一種壓迫,當家人的話語成為傷害的利刃,那麼家庭便不再是避風港,而是無形的牢獄。

  我們應該反思,愛是否建立在尊重之上?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執念,真正傾聽親人的心聲?真正的愛,不是控制,而是給予選擇的自由;不是塑造一個理想中的孩子,而是接納他們本來的模樣。

  願每個家庭,都能以理解取代壓迫,以尊重取代束縛,讓愛成為滋養彼此的力量,而非桎梏靈魂的鎖鏈。

《破.地獄》片中許冠文(左1)飾演的道士文哥一家人。(網上圖片,版權:華映娛樂)

[註1]:喃嘸,是一種介於道教與佛教之間的民間宗教僧尼。

撰文:陳振華

其他文章: